<em id="adflp"><acronym id="adflp"></acronym></em>

<span id="adflp"></span>
  • <progress id="adflp"></progress>

    <th id="adflp"></th>

    <tbody id="adflp"><pre id="adflp"></pre></tbody>
    <li id="adflp"><acronym id="adflp"></acronym></li><th id="adflp"></th>

    1. 網站首頁 >> 視頻 > >> 正文

      近視率納入政績考核的導向意義

      來源:    2018-08-12 18:39:18     作者:    

      今日社評

      本報特約評論員

      此次征求意見稿的最突出亮點,就是將兒童青少年近視率納入政府考核指標,讓相關部門、學校、衛生機構厘清職責,對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學校將依法依規予以問責。近視率納入政績考核,也能給社會和家庭傳遞信號,引導廣大家長深刻反思,端正家教理念,與政府部門形成合力。

      8月2日起,教育部、衛健委共同起草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根據意見稿,到2023年,力爭實現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將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指標。

      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不斷攀升,近視低齡化、重度化日益嚴重,備受社會關注。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中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6億,幾乎占全國總人口的一半。其中,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均已超過七成,并逐年增加,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

      早在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就發布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提出“通過5年左右的時間,使我國青少年普遍達到國家體質健康的基本要求,營養不良、肥胖和近視的發生率明顯下降”。但如今10多年時間過去了,相關監測顯示,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持續下滑的狀況并未得到根本扭轉,學生的肥胖率、近視率等指標仍在上升。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前的相關意見規定比較籠統,多限于一般性要求和口號,措施不夠具體,內容不夠完善,一些地方政府對于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的態度依然是“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

      造成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中小學生課內外負擔過重。盡管素質教育喊了這么多年,在現行教育評價機制中,學生成績和升學率仍是評價的主要指標,學校體育工作、學生體質健康等并未納入進去。為此,學校往往重視文化課,輕視體育課,大搞題海戰術,布置大量作業,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睡眠時間,同時,學校體育課被邊緣化,“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很難保障。此外,許多家長也向孩子施壓,逼迫他們加大學習強度和頻率,假期奔波于各種補習班,很少有時間通過戶外活動放松身心。

      其二,電子產品的過度使用?,F在,已經很少有老師上課書寫板書,大都直接使用平板電腦、投影儀等電子產品。這種做法固然能夠減輕教師負擔,提高教學效率,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來負面影響。兒童青少年的視覺神經還沒有發育完善,長時間注視電子屏幕,導致其用眼強度增大,眨眼頻率降低,很容易造成視力減退。放學回到家中本該放松放松,但一些家長沒有時間或是不愿陪伴孩子玩耍、游戲,索性用看電視、玩手機打發孩子,使孩子繼續沉迷于各種電子產品中,更是雪上加霜。

      俗話說:“老大難、老大難,老大重視就不難”。此次征求意見稿的最突出亮點,就是將兒童青少年近視率納入政府考核指標,讓相關部門、學校、衛生機構厘清職責,對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學校將依法依規予以問責。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成為實實在在的政績,勢必引起各地政府、各級部門的重視,像過去抓GDP一樣抓近視防控,切實改革教學評價機制,改變教學管理方式,為學生參加戶外鍛煉提供有力保障。

      近視率納入政績考核,也能給社會和家庭傳遞信號,引導廣大家長深刻反思,端正家教理念,與政府部門形成合力。

      相關資訊

      熱門資訊

      +更多

      科技新聞

      +更多
      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聯合市工商局召開電動車經營場所聯合查處工作機制啟動大會
      人民網北京8月12日電 (朱紫陽)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和市政府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綜合治理會議指示精神,進一步發揮部門聯動作用,提高工 [詳細]

      Copyright @ 2008-2018  www.zhejiang.chinasm.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商貿網 版權所有

      浙江商貿網 不良信息  舉報郵箱:992 5835@qq.com

      網站備案:閩ICP備08104368號-2

      <em id="adflp"><acronym id="adflp"></acronym></em>

      <span id="adflp"></span>
    2. <progress id="adflp"></progress>

      <th id="adflp"></th>

      <tbody id="adflp"><pre id="adflp"></pre></tbody>
      <li id="adflp"><acronym id="adflp"></acronym></li><th id="adflp"></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