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紹德
近期,中央氣象臺連續多日發布高溫黃色預警,多地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然而各地勞動監察部門今年專項檢查發現,仍有部分高溫作業勞動者沒有拿到高溫津貼。對此,貴報2日刊發評論《落實高溫津貼亟待“綜合處方”》,道出了勞動者的心聲。
高溫津貼作為一種特殊的“勞動保護費”,既體現國家和政府對勞動的尊重及對勞動者的關懷,也是防止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的一種保護舉措。然而,在一些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那里,不按規定發放高溫津貼、以綠豆湯等解暑品沖抵該津貼的現象并不鮮見。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尷尬現象,一方面,勞動者維權能力較弱,無法與資方形成對等的權利博弈;而另一方面,違法成本較低,還無法對企業構成足夠的震懾力。很顯然,在這種情況下,高溫補貼政策的執行,不能指望企業自律,也不能過于迷信法規的權威,更不能依靠勞動者自我維權,而必須加強監管。
這就要求相關部門的執法人員,能多深入各企業走訪調查,看看那些在高溫環境下堅持工作的勞動者們,到底有沒有真正拿到高溫津貼。唯有如此,高溫津貼對于廣大勞動者來說,才不會只是一張好看卻不能充饑的“畫餅”。